產地對銷售的影響
曾經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同一品種,同一味道的巧克力,被標上瑞士,中國兩個產地,讓人品嘗,得出的結果卻是80%的人說瑞士的巧克力味道好,同一瓶葡萄酒,被標上法國,中國兩個標簽讓人品嘗,同樣有絕大部分人說標簽為法國的酒味道更濃,我以前只對地域歧視深惡痛絕,因為我就是地域歧視的受害者,沒想到作為同一質量的產品,也會因為產地的不同而讓消費者產生不同的感覺, 那么這種情況在農資行業存不存在呢?我想也是存在的,說起除草劑,人們第一感覺就是山東的好,說起殺菌劑,那就非陜西莫屬了,說起葉面肥,河南的做的都是不錯的,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這種現象對我們銷售有沒有影響以及我們怎樣面對這種現象是值得我們農資人深思的。
產地品牌出現的原因是;在該產地必然有一個龍頭企業,它靠著過硬的質量,完善的服務,以及出色的營銷,在該行業內形成很大的影響力,在它的帶動下,在該區域,必然會出現一批模仿者,他們不但模仿老大的產品種類,甚至把他的各種理念一并吸收,這樣就在行業內形成一個群體,造成一種規模效益,讓消費者形成產地品牌的感覺。
產地品牌對我們當然形成很大的影響,因為他們已在消費者心中形成了信任度,甚至是一種忠誠度,比如前一段時間的達芬奇事件,明明是中國的制造,換成意大利的產地就賣上了天價,他利用的不正是人們對意大利家具品牌的忠誠度嗎?我們農資行業好多公司把公司注冊在外地,不也是這個道理嗎?我原來在一個除草劑公司,我們的質量和其他公司比絲毫不錯,可是我們在山東推廣時卻非常艱難,因為他們認為他們的除草劑是最好的,最好的除草劑在山東,你說的再好他也不信,你就是給他做實驗,效果再好他也感覺不如山東廠家,你說上哪說理去,針對這種情況,非產地品牌的廠家該如何消除這種不利影響呢?第一,打鐵還需自身硬,首先要保障產品效果不比他們差甚至更好,保證技術上不掉隊,這是基礎。第二,要有自己的拳頭產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靠該產品的優勢及銷量樹立自己的品牌。第三,知己知彼,走差異化道路,要把對手研究透,然后進行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分析,避其鋒芒,找其軟肋,并在其薄弱環節下功夫,建立自己的長項,樹立自己的品牌
以上只是我的淺見,不足之處,望各位指正。